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充分发挥关工委和“五老”队伍的积极作用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青年对中医药的认知与认同,7月9日下午在活动中心三楼,黑大关工委举行了“黑龙江大学师生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中医班)”开班仪式。来自各学院、离退休党委5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。

本次活动由校关工委副主任常树春主持。开班式结束后,开展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思政课”系列讲座。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蒋晶洁教授以《中医之血脉 心脑血管疾病》为题开启首讲。

中医智慧映照家国情怀,血脉理论诠释生命哲学“中医不仅是医学,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。”蒋晶洁教授以“中医血脉理论”为切入点,从《黄帝内经》的经典论述出发,结合心脑血管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,生动阐释了中医“整体观”“天人合一”等核心理念。她指出,中医“血脉”既指人体循环系统,更隐喻着文化传承的“精神血脉”。正如心脑血管维系生命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需要当代青年主动传承、创新发展。她强调:“中医讲究‘治未病’,这启示我们青年一代要未雨绸缪,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主动担当,防患于未然。”

作为校关工委“传统文化育人工程”的重点项目,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思政课”系列讲座旨在打破学科壁垒,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。蒋晶洁教授表示:“关工委老同志既要当好文化传承的‘摆渡人’,也要成为思政创新的‘探路者’。通过中医这样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载体,能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、更有温度。”
讲座现场,师生互动热烈。原学校党委副书记曲科军评价:“蒋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思政课程改革的范本,未来要联合关工委开发更多‘传统文化+思政’实践课程,助力青年成才。”
此次讲座是黑大关工委深化“五老”作用发挥、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又一举措。校关工委副主任常树春在总结中指出:“老同志是传统文化的‘活字典’,也是青年成长的‘引路人’。我们希望通过‘传统文化里的思政课’,引导青年学子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智慧,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,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”(离退休工作处供稿)